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邢台KTV招聘网 > 邢台热点资讯 > 邢台励志/美文 >  生命当然不可以不珍惜但是也不可以苟且偷生走上危险的路干下招致

生命当然不可以不珍惜但是也不可以苟且偷生走上危险的路干下招致

2022-06-23 07:27:28 发布 浏览 674 次

生命当然不可以不珍惜,但是也不可以苟且偷生。走上危险的路,干下招致祸难的事,贪求欲望而伤害生命,作奸作恶而导致死亡,这些都是君子所倍感惋惜的;行忠孝之举而被害,做仁义之事而获罪,舍一己之身而保全家族,捐一己之躯而救护国家,这样遭遇死亡,君子是不会以此为患的。自从梁朝动乱以来,我看到很多所谓的名臣贤士,在国难之际苟且偷生,最终不但救不了自己,还白白招取窘迫和侮辱,实在是令人气愤。在侯景叛乱时,朝廷的王公将相,大多遭到杀害侮辱,嫔妃、公主、姬妾,几乎没有幸免的。唯有吴郡太守张嵊,组建义军奋起反抗,遭遇失败之后被贼人杀害,临死时言辞和神色仍然不屈不挠;另外,鄱阳王世子的夫人谢氏,登上屋顶,怒骂逆贼,结果中箭而死。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什么那些贤达智者们坚守操行是如此的困难?而婢妾之辈毅然赴死却是如此的容易呢?真是悲哀啊! 慝(tè):邪恶,恶念。 咎:怪罪,责怪。 主:公主。 建义:兴建义军。 引决:毅然赴死。

司马迁说过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便是轻于鸿毛,所以为“君子之所惜”;“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则是重于泰山,所以“君子不咎也”。

之推从养生突然谈到了死当死得其所,由此可见,之推所提倡的并非养生,而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若是当死时却苟且偷生,那便是生不如死!臧克家写过一首诗,其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那些苟且偷生的人,正是如此!最后一句:“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着实令诸多所谓的贤达君子深感羞愧!难怪之推会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悲夫!”

归心第十六

16.1三世①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②,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尔。

佛教所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事,是可信并且能够验证的,我们家世代皈依佛教,你们千万不要心生轻慢。佛法中的微妙意旨,在佛经中有详实的记载,我就不在这里再作赞美转述了,只是担心你们信佛之心尚未牢固,所以再略作劝勉和引导。 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归心:即一心皈依。

归心,即归心于佛。本章乃是之推劝勉和引导子孙后代归心佛教的遗训,由此可见南北朝时佛教之盛行。当然,从中也可见当时人对佛教的排斥和反对。今天看来,此中种种已经不值一辩,然而,当时在之推看来,似乎不作出一番辩论,便难以令子孙后代诚心信服于佛教。所以,他不惜笔墨,与反对派们作了一番论战,论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而之推在举扬佛教的同时,语气中对儒道二家略有贬斥,这是他身上宗教徒气质使然(只要是宗教徒,多少都具备一定的排他性),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再与之一辩。

16.2原夫四尘五荫①,剖析形有;六舟三驾②,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③、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内外④两教,本为一体,渐积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尔。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

探原“四尘”和“五荫”的道理,剖析一切有形物质;运用“六舟”和“三驾”的修行方法,普度一切众生。佛教有万种方法让人归于空性,有千种法门引人入善,有高明的辩才和超凡的智慧,岂止是儒家《七经》和诸子百家所具有的广博?佛教的清晰明白,不是尧、舜、周公、孔子所能够企及的。佛教和儒学两种教育,本来是一体的,只是由于修道过程有所差异,所以导致境界的深浅不同。佛典的初学入门,设立五种禁戒,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者,全都与之相符。仁,就是不杀生的禁戒;义,就是不偷盗的禁戒;礼,就是不邪淫的禁戒;智,就是不饮酒的禁戒;信,就是不妄语的禁戒。至于像狩猎、战争、宴请、刑罚之类,都是随顺人的禀性而有的,无法即刻去除,就对它们进行适当的节制,不至于过度泛滥。如果只是归顺于周公、孔子的教诲而背弃佛教的宗旨,是何等的迷惑啊! 四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分别对应眼、耳、鼻、舌。又有六尘之说,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分别对应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五荫:即色、受、想、行、识,又称为五蕴。 六舟:佛法认为解脱就是抵达彼岸,所以有六度法门。六舟即是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三驾:即三乘,三种乘载众生达到解脱的车,即羊车、鹿车、牛车,分别对应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七经》:指《易经》《诗经》《尚书》《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论语》。 内外:内指内典,外指外典。佛门中人将佛典称为内典,佛典以外的典籍则为外典。

在这段文字中,之推为了举扬佛教,不惜贬低儒学和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是有失公允的。同时,他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佛法入门的五戒相提并论也是有问题的。仁、义、礼、智、信,乃是在体贴得天理之后,随顺天理自然而然所具备的五种德行。而佛法最初入门的五戒,只是为修证佛法作准备的五种戒律,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之推如此比较,乃是混淆视听。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